中金支招:教您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即银发〔2016〕261号文,全国上下打击电信网络违法犯罪蔚然成风。生活在便捷快速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在电信互联网高速运转的华丽长袍下,总有一些不法分子蠢蠢欲动,在虚拟的电信网络世界里,所有行为都可以使用虚假身份作为掩盖,欺诈现象也容易由此滋生,作为消费者,要擦亮双眼,学会辨别真假,学会自我保护。

那么,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我们该如何防范呢?今天中金支付就来教你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一、不贪便宜不上钩。不要随意拨打网上的电话,切勿轻信中奖短信和邮件,有些诈骗网站会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让你拨打,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必须先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再考虑进行下一步的行动,万不可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很谨慎很精明,一不小心贪小便宜吃了大亏。

二、反复核实免损失。不法分子通过软件可以任意设置来电显示号码,他们提供的所谓的“固定电话”很可能是捆绑了不法分子手机的虚拟电话。当在接到来自亲友号码、公安机关电话号码以及银行电话号码等要求汇款、转账、修改密码等的电话或短信时,一定要及时予以确认,联系到对方本人或官方机构核实,避免财物损失。

三、正确渠道防钓鱼。消费请去正规的官方网站,注意防范 “钓鱼网站”。所谓“钓鱼网站”是指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仿冒真实网站的URL地址以及页面内容,或者利用真实网站服务器程序上的漏洞在站点的某些网页中插入危险的HTML代码,以此来骗取用户银行或信用卡账号、密码等资料。

四、第三方支付护航。在网站购物时尽量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消费者应尽量避免直接汇款给对方,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一旦发现对方是诈骗,可以立即通知支付平台冻结货款。即使采用货到付款方式,也要约定先验货再付款,防止不法商家偷梁换柱。此外,选择市场认可度比较高的购物网站进行消费,在支付过程中选择较为安全的支付方式,切记不可现金转账,以免被骗。

五、货比三家不吃亏。应谨慎选择交易对象,选择信誉度良好的网站和商家进行交易。对陌生商家应注意其网址上是否提供详细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同时注意保存相关的“电子交易单据”,包括商家以电子邮件方式发出的确认书、用户名和密码等。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应当及时与商家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取得联系,暂停金钱支付,并通过相关政策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六、防护软件“防盗墙”。安装相关的防护软件,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的侵袭,同时针对网上所出现的钓鱼网站进行甄别,以此来保护消费者在网络交易中的安全。友情提示,在甄别病毒和钓鱼网站之前,一定要甄别好防护软件,不要贪图便宜,不要从非正规途径获取防护软件,以免“防盗墙监守自盗”。

七、保护隐私勿轻信。保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便告诉陌生人,同时注意保管好自己的电子邮箱、QQ号、微信号等相关私人资料,尤其在汇款给别人之前,务必要向朋友或客户核实情况,以免上当受骗。在上网购物接到退款电话时,当对方要求你提供身份证、手机号以及银行卡的相关信息时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轻易将账号和密码告诉陌生人。

八、自我保护意识强。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注意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问及个人隐私,请务必留神。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不要轻易汇款,应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商量解决或咨询公安机关,请记住:公安部门不可能提供安全账户,更不会指导您转账、设密码。

九、配合公安多设防。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在侦办案件时,不会通过电话询问群众家中存款账户、密码等隐私。如果涉及案件情况必须查询的,必须出具工作证件及有关法律文书到相关金融机构查询。公安民警、税务局工作人员不会打电话指导您如何转账、设密码,公安部门也不可能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

十、账号密码勤更换。不要嫌麻烦,不要年复一年的用一个密码,不定期更换如银行账户、QQ、邮箱密码,不要所有银行卡都是同一个密码,不要设置过于简单易猜的密码,将各种跟钱有关的软件和银行卡与自己不离身的手机进行捆绑,以便在第一时间掌握自己的账户信息。

十一、如掉圈套别慌张。若发生诈骗我们要做什么呢,一旦发现自己上当受骗,第一时间去官方网络举报,询问如何及时止付,如何冻结账户,保留好相关证据,比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若有钱财流失,要马上到报警,过程中告诫自己冷静,不可试图擅自跟不法分子协商解决,更不可以暴制暴。

2016年12月15日 中金支付